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自111年起透過國土生態綠網平臺串聯公私單位,整合跨域力量並協調分工,逐步進行原生族群監測、棲地復原、魚隻搶救流程的建立及執行、臨時庇護場所的規劃和建置、潛在棲地的尋覓和評估等巴氏銀鮈保育行動;其中,域外庇護場所的建置在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提供合適場域、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居中協調和後續維護管理、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臺中分署和臺中市政府行政作業支持下,漸趨完備,去(112)年底和今(113)年初烏溪乾涸時期搶救移入的魚隻皆穩定存活並自然繁殖,保守估計族群數量已達約800隻,後續將視天然棲地水體狀況回放,為陷入困境的巴氏銀鮈開創一線生機。……Read More
自2016年起、雲林溪透過中央河川治理的前瞻計畫,進行「水與綠」雲林溪河岸景觀整治第二期工程的景觀與水質改善工程,而在這第二期工程即將完成的現階段,後續的河岸維護管理與公民參與更需要趕緊籌備、規劃、研議與行動。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雲林溪流域的改變與美麗,並且因應年底的河川工程完工,故雲林山線社大團隊與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在地NPO組織及全國社大促進會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雲林溪流域藝術季活動;並以斗六警察新村(或雲林溪工務所空間)為展示區,希望透過河川文化資源的調查與盤點,以流域生態、人文與老建築等元素,邀請社大藝術類與生態環境類的師生及社區民眾之參與及協助,打造屬於雲林溪流域的環境美學觀。……Read More
澎湖因無高山聚雲,年蒸發量大於降雨量,因此植樹不易,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研發「水寶盆」,大幅提升植樹存活率,達到9成以上,今(13日)與澎湖縣政府、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及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合辦,在五德共同舉辦了「水寶奇緣」植樹暨水土保持宣導活動,近150位民眾共同參與。……Read More
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極端氣候的影響,全世界的人都在努力的同時,首善之區的台北市,更應該珍惜我們這飽含野生原始生態的五分港溪。生長於台北市原棲地的野生穗花棋盤腳,其珍貴性不僅在物種,更為整個五分港溪流域 及周邊社區,提供生態系供給、支持、調節與文化層面的多元服務。其重要不言而喻。……Read More
環境部統計全台打包暫置垃圾達84萬噸,綠色和平組織也統計全台至少百座垃圾暫置場,有8處近水源保護區。大新竹重要水源頭前溪中上游多年矗立竹東垃圾掩埋場,仍有9千噸待去化。國立清華大學團隊經採樣分析頭前溪底泥「鎳」含量逾國內底泥品質指標下限,生物毒物分析更發現腎臟細胞「死得很慘」,恐透過生物鏈威脅人類健康。……Read More
大新竹居民喝的水大部分來自頭前溪的隆恩堰和湳雅取水口,但這兩處取水口都位於竹東垃圾掩埋場、五華工業區下游。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2021年曾發起「喝好水」地方性公投,2022年4月15日新竹市也據此制訂「廢水及汙水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無奈的是,地方自治條例無法跨縣市規範到新竹縣,如今上游的水質各種問題仍存在。……Read More
經濟部水利署斥資202億元推動鳥嘴潭人工湖計畫,欲穩定南投及彰化供水;然而環團質疑,施工單位將大量廢土傾倒在烏溪的河川地,嚴重威脅一級保育類石虎、巴氏銀鮈棲地,質疑違反環評相關規定,對環境部提起行政訴訟。此案(1日)開庭,環團要求環境部落實環評法、盡到環評監督職責,對開發單位中區水資源分署開罰,並移除河床上的廢土。……Read More
河溪支持著台灣社會的發展,這次輪到我們來守護!有國際警訊及倡議並不夠,台灣河溪目前在各地仍遭受著各種防洪整治、治山防災、遊憩利用、環境改造的政策壓力,而有待更多關心河溪的公民們與我們一同監督河溪工程、守護河溪生態。台灣河溪網於今年推出新的企劃──守護河溪百年願景 | 河溪工程公民參與監督平台。……Read More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與近40個跨公民科學、環境保育、登山健行、山難救助、童軍、社區大學、戶外用品企業等各領域團體共同發起,並由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獨家贊助,拾穗者文化與智紳公司專業協助下,台灣第一個以步道看守為目標的公民科學家網站--「台灣步道守護網」,於世界環境日前夕正式啟動!記者會上除了有超過25個發起單位代表參與見證外,也邀請到演藝圈中喜愛走步道的連俞涵到場參與,共同響應守護台灣山林的行動。……Read More
過去常見於池塘、草澤、水田等淡水濕地的赤腹游蛇(Trimerodytes annularis),近50年來因棲地消失及農藥汙染等因素,導致族群岌岌可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將赤腹游蛇提升保育等級,由原本珍貴稀有改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於民國113年4月2日由農業部公告生效,除提醒民眾共同關注,林業保育署也已於112年11月起開始推動赤腹游蛇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鼓勵在地農民及社區居民一同參與保育工作。……Read More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倡議「流域學系」做為培養流域公民的基地,並主持每年一度的「與水利署長有約」的活動,邀集河川社群NPO、關注公眾參與之民間組織,針對流域治理、水資源保育等議題進行交流,並與賴署長建信對話座談。「與署長有約」參考「黑客松」精神,採用「水利松」的做法,邀請民間夥伴分享流域治理、水資源保育之困境及倡議,透過糾團分組討論,思辯提出具體作法或願景建議,於是,志彬邀請我也提一個題目。想說參加也挺有趣,於是在11/14到雲林三秀園,在會議上報告了,以筏子溪為核心,成立公私協力平臺的計畫。……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