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 創刊號
收錄新聞期間:2024年3月至6月 波報首頁

 

波報匯集全臺水環境及水資源治理與民眾參與、公私協力有關的重要資訊。透過每兩個月一次的發刊,協助大家掌握全臺各地正在發生的水議題。

我們不是鉅細靡遺地蒐集新聞,我們的目的在提供視框,讓水議題領域的重要發展、創新治理的可能、地方的爭議以最低的成本被社會看見,進而被社會討論。

 

編輯: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3~6月事件簿

 

同一事件的媒體報導,我們只取一件,而將其他相關報導臚列在後。除了媒體報導之外,我們也蒐集組織fb、會議內容及運動事件。我們在北中南東均設置了顧問協助提供諮詢。但仍不足以掌握所有重要的訊息。我們歡迎在未來的電子報平台,您主動連繫我們,提供您認為重要的訊息。

河川通訊包含四部分的資訊:其一是公私協力的亮點案例;其二是全臺各地近期正在發生的河川與水資源爭議事件;其三為創新機制與國際經驗;最後是111-112年水利松追蹤/工作圈進度報導。

 

  • 亮點案例

    • 東海大學攜手荒野保護協會,串聯筏子溪環境教育資源

    • 水質改善聞得到,時隔百年彰化東螺溪再度行船

    • 溪守護魚 國土綠網跨域合作開創巴氏銀鮈新生機

    • 2024雲林溪流域藝術季-系列活動

    • 公私協力打造卓溪友熊之鄉,林業保育署首揭露成果歷程

    • 打開溝蓋聽見城市地底下呼吸,台南福安坑溪古道探秘

    • 深化棲地環境保育理念,工程治理兼具提升生態友善效益

    • 公私協力共同守護龍頸溪 東片社區成為名符其實的寶石村

    • 水寶盆發揮效果 澎湖植樹存活率大幅提升至9成

  • 爭議事件

    • 五分港溪- 傷心的穗花棋盤腳

    • 新竹頭前溪上游矗「垃圾山」 清大分析底泥結果驚人

    • 回響/公投過了然後呢? 頭前溪上游汙染源仍在

    • 雙北淡水河流域魚群暴斃 專家曝原因

    • 一新護白魚|中友集團埔里農莊開發爭議

    • 水利署鳥嘴潭工程廢土毀石虎棲地 環團提告環境部要求開罰

    • 用2007年的環差報告蓋2019年的電廠?世豐電力豐坪溪水力開發中,失能的環境治理

    • 五溝水湧泉劫,真的需要這樣整治嗎?

  • 創新機制/國際視野

    • 守護河溪百年願景 | 河溪工程公民參與監督平台

    • 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五十周年前夕,台灣首個以步道看守為目標的公民科學家網站問世

    • 台積電啟動生態共融計畫,深化綠色保育

    • 雲縣府赴日三島市考察河川再生,吸收水環境永續發展經驗

    • 【筏子溪環境教育暨公私協力平臺】正式成立

    • 提升保育等級 赤腹游蛇改列瀕臨絕種 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鼓勵友善耕作社區參與

  • 111-112年水利松追蹤/工作圈進度報導

    • 以流域藝術串聯公共藝術政策與河川倡議:流域社造工作圈

    • 細緻化「河川復育」及其困難與挑戰:濱溪帶工作圈

    • 打造以流域環境情報地圖為本的公私協力機制:社區GIS工作圈

 
PART 1 亮點案例

東海大學攜手荒野保護協會,串聯筏子溪環境教育資源

長期實踐永續行動的東海大學,以筏子溪為核心,攜手數十個環教團體,串聯環境教育資源與公私協力的量能,未來將持續打造社會與環境共生的場域,積極守護環境永續。……Read More

水質改善聞得到,時隔百年彰化東螺溪再度行船

彰化縣東螺溪靠天降甘霖挹補天然水源,沒下雨只能匯集畜牧和家庭的廢水,溪水臭名遠播,地方志工團隊在溪湖河段巡溪與淨溪12年,護溪成果獲中央肯定,核定7.65億元整治水環境,地方社團規畫恢復百年前行船情景,獨木舟和輕艇已先下水,參加首航的人對整體環境喊「讚!」
 
今年溪水不發臭,彰化縣湖埔社大等社團進一步規畫東螺溪溪湖流域行船,獲台灣護聖宮主教基金會支持,彰化縣水上救生協會、彰化野鳥學會都派員近日下水試划獨木舟和輕艇。水上救生協會總教練吳俊鑫、彰化野鳥學會前理事長謝孟霖都表示,划了近1小時,沒聞到臭味,代表溪水整治有成效。……Read More

深化棲地環境保育理念,工程治理兼具提升生態友善效益

近年來治理工程重視生態友善,生態檢核執行程序亦持續修正調整。為提升治理工程從業人員生態友善觀念並了解生態檢核機制,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於113年4月12日舉辦「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邀集專家演講,現場約50位林業保育署同仁、NGO及工程技師等相關人員到場參與。……Read More

溪守護魚,國土綠網跨域合作開創巴氏銀鮈新生機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巴氏銀鮈因棲地喪失,分布範圍被限縮在烏溪流域中下游,近年更因受到工程擾動與極端氣候影響,使其主要分布的核心棲地逐漸劣化,族群的存續岌岌可危。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自111年起透過國土生態綠網平臺串聯公私單位,整合跨域力量並協調分工,逐步進行原生族群監測、棲地復原、魚隻搶救流程的建立及執行、臨時庇護場所的規劃和建置、潛在棲地的尋覓和評估等巴氏銀鮈保育行動;其中,域外庇護場所的建置在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提供合適場域、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居中協調和後續維護管理、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臺中分署和臺中市政府行政作業支持下,漸趨完備,去(112)年底和今(113)年初烏溪乾涸時期搶救移入的魚隻皆穩定存活並自然繁殖,保守估計族群數量已達約800隻,後續將視天然棲地水體狀況回放,為陷入困境的巴氏銀鮈開創一線生機。……Read More

2024雲林溪流域藝術季-系列活動

自2016年起、雲林溪透過中央河川治理的前瞻計畫,進行「水與綠」雲林溪河岸景觀整治第二期工程的景觀與水質改善工程,而在這第二期工程即將完成的現階段,後續的河岸維護管理與公民參與更需要趕緊籌備、規劃、研議與行動。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雲林溪流域的改變與美麗,並且因應年底的河川工程完工,故雲林山線社大團隊與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在地NPO組織及全國社大促進會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雲林溪流域藝術季活動;並以斗六警察新村(或雲林溪工務所空間)為展示區,希望透過河川文化資源的調查與盤點,以流域生態、人文與老建築等元素,邀請社大藝術類與生態環境類的師生及社區民眾之參與及協助,打造屬於雲林溪流域的環境美學觀。……Read More

公私協力打造卓溪友熊之鄉,林業保育署首揭露成果歷程

近年花蓮卓溪鄉偶有臺灣黑熊出現,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09年起,派遣同仁及專業團隊蹲點當地部落,與居民從陌生、猜疑,到願意信任,通報入侵與受困黑熊、申領改良式獵具,進而攜手保育黑熊。從3年來的監測也發現,卓溪可能是目前全臺已知黑熊數量最多的鄉鎮。……Read More

打開溝蓋聽見城市地底下呼吸,台南福安坑溪古道探秘

台南400年,其中福安坑溪古河道見證水文歷史演變。藝術家高俊宏率領團隊探查福安坑溪古河道,為今年「台南400文化治理特展」先潛行探秘,期望未來能夠「打開溝蓋,聽見城市地底下呼吸」!……Read More

深化棲地環境保育理念,工程治理兼具提升生態友善效益

近年來治理工程重視生態友善,生態檢核執行程序亦持續修正調整。為提升治理工程從業人員生態友善觀念並了解生態檢核機制,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於113年4月12日舉辦「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邀集專家演講,現場約50位林業保育署同仁、NGO及工程技師等相關人員到場參與。……Read More

公私協力共同守護龍頸溪,東片社區成為名符其實的寶石村

4月26日環境部於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舉辦首場「112年度全國優良水環境巡守隊頒獎典禮-屏東縣場次」,由政務次長葉俊宏頒獎表揚「屏東縣東片守望襄助環境巡守隊」榮獲全國優良水環境巡守隊特優級獎項,感謝水環境巡守志工們辛苦付出。……Read More

水寶盆發揮效果,澎湖植樹存活率大幅提升至9成

澎湖因無高山聚雲,年蒸發量大於降雨量,因此植樹不易,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研發「水寶盆」,大幅提升植樹存活率,達到9成以上,今(13日)與澎湖縣政府、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及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合辦,在五德共同舉辦了「水寶奇緣」植樹暨水土保持宣導活動,近150位民眾共同參與。……Read More
PART 2 爭議事件

五分港溪-傷心的穗花棋盤腳

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極端氣候的影響,全世界的人都在努力的同時,首善之區的台北市,更應該珍惜我們這飽含野生原始生態的五分港溪。生長於台北市原棲地的野生穗花棋盤腳,其珍貴性不僅在物種,更為整個五分港溪流域 及周邊社區,提供生態系供給、支持、調節與文化層面的多元服務。其重要不言而喻。……Read More

新竹頭前溪上游矗「垃圾山」 清大分析底泥結果驚人

環境部統計全台打包暫置垃圾達84萬噸,綠色和平組織也統計全台至少百座垃圾暫置場,有8處近水源保護區。大新竹重要水源頭前溪中上游多年矗立竹東垃圾掩埋場,仍有9千噸待去化。國立清華大學團隊經採樣分析頭前溪底泥「鎳」含量逾國內底泥品質指標下限,生物毒物分析更發現腎臟細胞「死得很慘」,恐透過生物鏈威脅人類健康。……Read More

回響/公投過了然後呢?頭前溪上游汙染源仍在

大新竹居民喝的水大部分來自頭前溪的隆恩堰和湳雅取水口,但這兩處取水口都位於竹東垃圾掩埋場、五華工業區下游。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2021年曾發起「喝好水」地方性公投,2022年4月15日新竹市也據此制訂「廢水及汙水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無奈的是,地方自治條例無法跨縣市規範到新竹縣,如今上游的水質各種問題仍存在。……Read More

雙北淡水河流域魚群暴斃,專家曝原因

新北市新店溪至淡水河交匯處兩岸近日有魚群暴斃,環保局表示,採樣水質無急毒性及重金屬反應,經諮詢專家,研判可能是水體低溶氧導致,因死魚範圍橫跨雙北,已聯合進行清除作業。……Read More

一新護白魚|中友集團埔里農莊開發爭議

南投埔里的小溪、池塘與茭白筍田,是2009年農業部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白魚,野生族群的重要棲地,但最近白魚棲地將可能面臨大面積開發而消失.....
台灣白魚,又被稱為台灣副細鯽,南投埔里的小溪、池塘與茭白筍田,是牠野生族群的重要棲地,2009年農業部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埔里一群人為了保護白魚,十多年前展開行動,打造白魚故鄉,但是最近白魚棲地的開發,可能讓努力,一夕化為泡影。……Read More

水利署鳥嘴潭工程廢土毀石虎棲地,環團提告環境部要求開罰

經濟部水利署斥資202億元推動鳥嘴潭人工湖計畫,欲穩定南投及彰化供水;然而環團質疑,施工單位將大量廢土傾倒在烏溪的河川地,嚴重威脅一級保育類石虎、巴氏銀鮈棲地,質疑違反環評相關規定,對環境部提起行政訴訟。此案(1日)開庭,環團要求環境部落實環評法、盡到環評監督職責,對開發單位中區水資源分署開罰,並移除河床上的廢土。……Read More

用2007年的環差報告蓋2019年的電廠?世豐電力豐坪溪水力開發中,失能的環境治理

世豐電力20多年前提出豐坪溪水力開發計畫,預計在花蓮秀姑巒溪的重要支流豐坪溪築起2座10多公尺的堰壩攔水發電,這是一個在豐坪溪流域盤踞多年的幽靈,以發展地方的幻影,紛擾著部落的平靜,也干擾生存溪流的生靈,擾動地方的自然與社會關係。……Read More

五溝水湧泉劫,真的需要這樣整治嗎?

屏東縣萬巒鄉的五溝水,是台灣第一個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保存的客家聚落,獨特的湧泉生態系,與客家文化、水生動植物的興盛密不可分,但這裡的水文環境,近年不斷面臨整治工程的影響,令長期關心當地生態的人們十分憂心……Read More

PART 3 創新機制/國際視野

守護河溪百年願景|河溪工程公民參與監督平台

河溪支持著台灣社會的發展,這次輪到我們來守護!有國際警訊及倡議並不夠,台灣河溪目前在各地仍遭受著各種防洪整治、治山防災、遊憩利用、環境改造的政策壓力,而有待更多關心河溪的公民們與我們一同監督河溪工程、守護河溪生態。台灣河溪網於今年推出新的企劃──守護河溪百年願景 | 河溪工程公民參與監督平台。……Read More

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五十周年前夕,台灣首個以步道看守為目標的公民科學家網站問世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與近40個跨公民科學、環境保育、登山健行、山難救助、童軍、社區大學、戶外用品企業等各領域團體共同發起,並由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獨家贊助,拾穗者文化與智紳公司專業協助下,台灣第一個以步道看守為目標的公民科學家網站--「台灣步道守護網」,於世界環境日前夕正式啟動!記者會上除了有超過25個發起單位代表參與見證外,也邀請到演藝圈中喜愛走步道的連俞涵到場參與,共同響應守護台灣山林的行動。……Read More

台積電啟動生態共融計畫,深化綠色保育

台積電今天宣布啟動「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串聯企業內、外部資源,強化生物棲地連結、提升物種生存力,並發起獎勵制度支持生物多樣性潛力人才與重要生態研究,加速推動生態復育與自然教育培力實踐。……Read More

雲縣府赴日三島市考察河川再生,吸收水環境永續發展經驗

雲林縣政府日本水利考察團由副縣長謝淑亞率水利處長許宏博及縣府水利處團隊前往日本三島市,拜訪Groundwork三島事務局(簡稱GW三島),實地了解日本源兵衛川改造過程與再生成果。……Read More

提升保育等級,赤腹游蛇改列瀕臨絕種,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鼓勵友善耕作社區參與

過去常見於池塘、草澤、水田等淡水濕地的赤腹游蛇(Trimerodytes annularis),近50年來因棲地消失及農藥汙染等因素,導致族群岌岌可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將赤腹游蛇提升保育等級,由原本珍貴稀有改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於民國113年4月2日由農業部公告生效,除提醒民眾共同關注,林業保育署也已於112年11月起開始推動赤腹游蛇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鼓勵在地農民及社區居民一同參與保育工作。……Read More

【筏子溪環境教育暨公私協力平臺】正式成立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倡議「流域學系」做為培養流域公民的基地,並主持每年一度的「與水利署長有約」的活動,邀集河川社群NPO、關注公眾參與之民間組織,針對流域治理、水資源保育等議題進行交流,並與賴署長建信對話座談。「與署長有約」參考「黑客松」精神,採用「水利松」的做法,邀請民間夥伴分享流域治理、水資源保育之困境及倡議,透過糾團分組討論,思辯提出具體作法或願景建議,於是,志彬邀請我也提一個題目。想說參加也挺有趣,於是在11/14到雲林三秀園,在會議上報告了,以筏子溪為核心,成立公私協力平臺的計畫。……Read More

111-112年水利松追蹤/工作圈進度報導

全促會111、112年在水利署公私協力計畫中的與署長有約現場上,以黑客松為基礎舉辦水利松,兩年一共蒐集到15項提案,而在今年度公私協計畫正式展開追蹤各項提案的工作。在四月與水利署召開的工作會議中,我們得知水利署有意在追蹤水利松提案的工作上成立「工作圈」,除了原提案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以外,水利署內也會協調主澤機關與單位加入,共同在提案內容上進行溝通討論,期許能夠轉化成可實際執行的政策,建構水利松提案的主要精神——公私協力。

以流域藝術串聯公共藝術政策與河川倡議:流域社造工作圈

全促會近期分別和提案之提案人進行討論,共同釐清提案內容,以及能夠轉化進工作圈實際推動的議題和目標。其中一項提案是由雲林縣山線社大執行長黃莉婷在112年的「推動『流域社造—河川藝文季!』」,目標在於以流域藝術角度協助水利署將其「公共藝術基金」轉化成在地方上執行的獎補助政策,未來甚至將藝術觀點與河川倡議進行結合,建構一個整體的流域社造圖像。

細緻化「河川復育」及其困難與挑戰:濱溪帶工作圈

全促會近期分別和提案之提案人進行討論,共同釐清提案內容,以及能夠轉化進工作圈實際推動的議題和目標。其中一項提案是由宜蘭惜溪聯盟召集人康芳銘分別在111年和112年都有提出,核心圍繞在河川的「濱溪帶」上。這項提案目標在於能夠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對「河川復育」這項議題進行細緻化的想像及推進其工作。因此,諸如「要復育的目標?」、「要復育到什麼程度?」、「要挑哪一條河川、河川裡的哪一段?」、「該段河川面臨的議題?」、「該段河川的水質與水量?」等,都是未來在濱溪帶的工作圈中勢必要面對的課題。

打造以流域環境情報地圖為本的公私協力機制:社區GIS工作圈

全促會近期分別和提案之提案人進行討論,共同釐清提案內容,以及能夠轉化進工作圈實際推動的議題和目標。其中一個工作圈合併來自111年的兩個提案,分別是新莊社區大學講師周銘賢提出大漢溪流域情報圖,以及智紳公司張智傑和永續三峽文化工作室林炯任共同提出的社區GIS與水資議題,核心圍繞在以社區GIS的精神與方法來建立流域環境情報地圖。以社區GIS為本的流域環境情報地圖,除了以社區大學作為範例並向外拓展大學、高中等學校端以外,還以公私協力的方式與水利署進行合作,期許能打造流域環境情報地圖的公私協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