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從農路上-生產到生活的N種可能」論壇 —線上參與

 本活動目前未開放報名(尚未開始或已截止)。
近十多年來的返鄉浪潮,除了讓農村長出更多不同的樣貌,也讓進入農業的管道越趨多元,農民的樣態與組成也因此有更多的呈現與可能,這些不同農民的組成同時也促成臺灣農村的豐富樣貌。面對其中的多元價值,本論壇將以生活、生態、生產為路徑展開相關探討,邀請不同類型的農友與農友組織前來分享各自對於「三生」的想法與實踐模式,期望透過不同層次與所處位置的不同拓展我們對於農業、農村的多元想像。
2021-11-18 10:00   至   17:3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2021-10-25 00:00   至   2021-11-16 00:00
701 臺南市東區北門路二段16號(古蹟出張所)

從農路上-生產到生活的N種可能

      近十多年來的返鄉浪潮,讓農村長出更多有活力的樣貌,進入農業的管道多元化,農民的樣態與組成也有許多不同。除了較大規模耕作或企業化生產的專職農友,也有許多小規模生產的農友,用不同的務農樣態在農村裡生活,有的是多種兼業的斜槓農友,有的則是開展更多小農合作的模式,透過各種創新實踐支持著彼此在農村留下來。

      在社區大學的場域內,近十年來也觀察到愈來愈多的新農或青農出現,無論是專業農、兼業農,甚至是有意願但仍未投入農業的青年,都能在社區大學的場域裡學習農務技術、交流農村資訊,社區大學儼然成為農友新一處在地交流平台。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自2018年起與社區大學合作推動在地青/新農支持行動,在這幾年的互動中觀察到,社區大學互動的對象有不少是小規模生產的農友。這群農友大多看重友善環境的價值,並且認為農業不僅僅做為產業,其中涵括了文化、環境、經濟模式、生活樣態等多元價值的面向,以此作為理想生活、社會的推進方式。但面對農業生產,仍然有許多小農嘗試用不同模式來兼顧友善環境與生計課題。

      也因為互動農民組成的多樣性讓我們看到不同價值觀的碰撞,這些碰撞更進一步地促成臺灣農村的豐富樣貌。面對其中的多元價值,本論壇將以生活、生態、生產為路徑展開相關探討,邀請不同類型的農友與農友組織前來分享各自對於「三生」的想法與實踐模式,期望透過不同層次與所處位置的不同拓展我們對於農業、農村的多元想像。在此也邀請各界關心農業、農村多元發展課題的朋友們前來,一同討論農業、農村的多元面貌,重新思考「農」與我們的關係。

  • 活動日期:2021年11月18日(四)10:00 — 17:30
  • 活動地點:臺南文創園區 古蹟出張所(臺南市東區北門路二段16號)
  •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招募對象:關注農⺠及農村⽀持課題的社會大眾,會議形式為實體與線上併行,實體參與開放 25 人報名,線上參與開放50人報名。
  • 活動議程:

時間

主題

分享/引言/與談

10:00-10:20 活動開場與引言 引言:周家慧|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10:20-11:50

【專題演講】

人類世的農業想像

主持:楊志彬|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分享:蔡晏霖|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11:50-13:00 午餐
13:00-14:40

【行動分享】

個人行動的在地開展

主持:柳秀慧|社團法人樂活台灣協會、北門社大2.0團隊成員

分享:

  • 陳佩葦|臺東《葦葦稻來》農友
  • 楊淑華、陳映蓉|臺南《洄稻佳里》農友  

與談:蔡建福|花蓮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14:40-15:00 茶敘與交流
15:00-17:00

【行動分享】

組織合作的另類實踐

主持:林孟姿|皮塔屋生態農園主責農夫、旗美社大友善農耕課程講師

分享:

  • 鄭敦哲|臺南鄰菜 團隊成員
  • 呂琬婷|花蓮伍GO農 團隊成員
  • 李橙安|高雄市鳳山社區大學校長

與談:陳玠廷|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17:00-17:30 綜合討論
17:30- 賦歸

 

 

 

 

701 臺南市東區北門路二段16號(古蹟出張所)
電話: 07-5509460
Email: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